标准提品质,品质创品牌。4月18日,中铁一局五公司主办的隧洞标准化施工暨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观摩在滇中引水二期玉溪段项目成功举办。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中铁滇中引水项目总指挥部、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玉溪分局、滇中引水工程各地州分指相关负责人,中铁一局相关负责人及滇中引水工程二期各标段项目部相关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
此次活动是中铁一局五公司首次主办的水利领域标准化观摩,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定不移践行业主“安全、优质、生态、民主、廉洁”千年精品工程建设目标,加速推进中铁一局隧道品牌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五公司“一局隧道”品牌战略“123456”体系,为建设“百年一局”的目标赓续奋斗。观摩活动创新采用“实体宣传手册、展板+二维码线上云浏览”形式将工程建设成果以及优秀经验进行广泛共享,让观摩人员在观摩过程中听的清楚、看的明白、带的回去。
观摩团先后到项目澄江隧洞出口及洞外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进行实地观摩。项目负责人对中铁一局隧道品牌内涵、项目整体概况及澄江隧洞工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在隧洞施工现场,观摩团徒步前行,用手机记录,深入感受中铁一局隧道品牌力量,洞内三管两线布设高度统一、混凝土垫层平整光滑、临时排水沟线性顺直、安全警示标识布置规范、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数据准时更新。观摩人员在工艺展板前纷纷驻足,对水利工程小断面隧洞工装、监控量测工艺、三维激光扫描及“五小四新”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与项目技术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相互交流、经验共享。
中铁一局承建的滇中引水二期玉溪施工段线路全长247.481公里,是滇中引水工程单个标段最长的管段,施工区域涉及昆明、玉溪、禄丰三市十个区县,隧洞全长19.438公里,施工段围岩类别多为Ⅳ和Ⅴ类,占整个隧洞长度的75.2%。
针对水利施工小断面长难隧洞施工特性,项目团队担当作为、主动出击,以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抓手,持续抓好工艺工法的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五小四新”,赋能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同时,因“隧”制宜,对机械设备性能、适用范围等进行充分调研选型,全面推行定制小型机械设备,形成了集“探”“挖”“运”“支”“衬”的小断面水利隧洞施工工序,现场施工工序高效搭接、流水作业,隧洞施工安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项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尾水处理为抓手,配备了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深度净化尾水,驰而不息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观摩区,观摩团认真了解了智能化尾水处理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八大系统模块,对各系统的技术优势进行了详细了解。澄江隧洞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是建在施工现场的现代化尾水处理“工厂”,守护着澄江地区的满山青翠与碧水清流。该尾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系统总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1000立方米,是云南省施工现场应用的设备最先进、净化效果最好、处理效率最高、建成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系统。澄江隧洞地处抚仙湖生态保护区内,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是精品工程创建核心环节,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深度净化过的水质可排入周边水库储存,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水保效益。观摩人员现场仔细端详对比净化处理前后的水体,汩汩浊流变得清澈见底,纷纷表示称赞。
观摩团对中铁一局在项目建设中运用的隧洞各工序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控制和环水保方面的优秀做法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观摩成员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双方对标交流,共同推进滇中引水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早日实现“兴水润滇”的宏伟蓝图。
据悉,自进场以来,中铁一局项目部以“点、线、面一体推进重点先行”工作法,全力在征地拆迁、资源要素保障、进度目标等方面组合施策,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创优,先后荣获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2023年度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集体”,中铁开投总指挥部2024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2023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在“引金入滇”的漫漫征途中,充分展现“一局隧道”品牌硬实力,树立水利施工品质标杆,为水利事业发展增砖添瓦。项目建成后,也将有效缓解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生活用水短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人员介绍工艺工法
澄江隧洞内观摩
智能化尾水处理系统观摩
智能化尾水处理厂航拍
观摩人员比对净化前后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