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400元三小时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

和大直径顶管一起前进——记中铁一局八公司广州片区项目副经理张维斌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 作者:《铁路建设报》通讯员 刘红刚 阅读: 字体: 【

  “靠经验只能照葫芦画瓢,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融会贯通。”有着18年施工经验的张维斌,时常告诫自己工作中决不能以“老资格”自居。

  今年3月,张维斌开始担任中铁一局八公司广州片区项目工程指挥部副经理一职,主要负责花地河项目的施工生产管理。刚进场时,各项事务千头万绪,张维斌几乎每天都守在现场,发现问题就用手机、本子记录,拿不准的及时到指挥部协商沟通,很快就打开了工作面。

  花地河项目顶管施工共分为8段,始发段为西塱二期净水厂W5至W8段,该段全长350米,最大顶进135米,最大埋深11.2米。周边燃气、电力、通信、给水等管线繁多复杂,对顶管顶进速度及压力控制要求高。张维斌不仅把每个工作面的重难点都记在了脑子里,还在办公室挂了一张形象进度图和施工晴雨表,并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

  项目团队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个多月的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内径8米、深度11.9米的竖井开挖,井内通风管、水管、导污管安装,以及顶管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4月22日,2.2米大口径顶管机顺利始发,项目部主动克服困难、高效率推进施工进程受到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一致好评。

  W5号井是顶管机始发地,为便于推进工作,张维斌对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每天下午在工地会议室召开碰头会,商定问题解决策略。他还邀请监理、上级单位等专业人员到现场,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4月29日,广州交投集团珠隧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到花地河项目调研时,对项目推行的安全质量重大隐患挂牌制、两单两卡制度、安全网格化管理、个人安全档案、现场警示告诫小喇叭等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赞扬。

  在顶管机施工时,为了解决管道推进受力不平衡问题,张维斌查阅大量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倒链纵向与底盘固定法”,增加了顶管机自重,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工效。平日里,张维斌还通过手机自学“泥水平衡法施工技术”,并应用在W5号井软砂土地质处理上,成功规避了始发中容易产生的土体失稳及涌水等风险。

  顶管进入淤泥砂层时,由于顶管机侧壁挤压止水环局部产生破裂,导致泥水喷射外漏。张维斌第一时间到达工作面观察漏浆情况,查明原因后,果断指挥工人立即铺设3层止水棉挤压进止水环一周,并细心指挥操作手缓慢推进机头,在双重用力下堵住了泥浆外漏,让顶管机得以继续向前推进。

  顶管顶进后,每进4米要进行一次焊接,由于焊接空间狭小、气温高、工作量大、工艺要求严,张维斌担心焊接质量不达标而影响后续进度,于是,每次焊接都要亲自盯控,详细记录焊接过程,和焊接师傅随时沟通,及时解决焊条预热、焊缝检验、焊口打磨等问题,确保每次焊接工作都高效、高质量完成。

  张维斌有爱记录、爱钻研的习惯,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里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据分析、计算公式等。他的这个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人,项目部现场人员都养成了随身带一个小本子的习惯。有时,张维斌还会对这些小本子进行抽查,对记录的好的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进行指导。大家在张维斌的带领下,一起学习图纸、大商务管理、“安全质量硬八条”等,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寻找工作方式方法,为项目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2个月的坚守,吃盒饭、加班加点平场地、挑灯夜战看图纸,到如今的现场施工有序推进,过程中有张维斌和大家一起拉电缆的身影,有和大家一起卷起裤腿在泥沙中清淤的瞬间……所有的艰辛,在顶管机顺利始发的那一刻,化为张维斌脸上的笑容。

  现在,花地河项目在张维斌的主持管理下,平均每天以8米的速度向前推进,项目的下游管网预计在7月底前就能建设完成并接入净水厂。

  

  张维斌在办公室

  

  张维斌检查顶管机运行情况

  

  张维斌(左一)检查设备运行记录

责任编辑:刘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