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间,中铁一局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项目部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与岩石掘进的震颤交织成一首奋进交响曲。而在这壮阔图景的深处,Ⅱ级风险、重难点隧道明通隧道如巨龙般向山体延伸,一群身着蓝色工装、手持检测仪的“安全哨兵”,正以专业与忠诚为笔,在黑暗中书写着守护生命的篇章。有一名始终扎根一线拥有30年党龄的瓦检员王高凌,用坚守与担当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成为隧道里最耀眼的“定海神针”。
在隧道内的岩层中蛰伏着随时可能“引爆”的甲烷气体,瓦斯浓度一旦超标,后果不堪设想。每次进洞前,王高凌都会仔细检查他的“百宝囊”:光学瓦检仪、便携式瓦检仪、瓦斯传感器等装备,确保万无一失。背上这十余斤重的巡检包,转身踏进潮湿闷热的隧道。洞内高温能达到40度以上,汗水浸透工装,他却始终步履坚定。在长达3公里的巡检线上,王高凌每日往返步行超10公里。他像一台精密的“人体检测仪”,每隔3个小时便对瓦斯浓度、有害气体含量、风速风向等10余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
24小时轮班值守,是王高凌的工作常态,认真做好每一班交接工作,在换班日志上签字清楚。在隧道内他手持检测仪器,在潮湿闷热的掌子面来回穿梭,在拱顶、台车顶等瓦斯易积聚区反复核查,对每一处风筒接口的检测都细致入微。在某次爆破后,他在隧道掌子面加深炮孔中检测到瓦斯浓度接近1%,作业人员为赶施工进度,坚持作业,被他严厉喝止果断叫停施工,并加强隧道通风,确保了施工安全。“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是他始终坚守的信条。他的每一次“较真”,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出了隧道的他也一刻不停,每天都要擦拭一遍测试仪器和电脑,定期对监控系统的设备进行调校零点、显示值、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控制逻辑等调试工作,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安全无小事。王高凌深知,每一次检查数据的偏差,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每个数据都要反复核对,“瓦斯检测没有‘差不多’,必须精准!”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检测数据,每一笔都凝结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严格遵循“一炮三检”等铁律: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三次检测瓦斯浓度,与爆破员、班组长“三牌换手”,确保万无一失。他随身携带巡检包内的专业装备,是他们与隧道内“无形杀手”对话的“语言”;通风系统、防突措施、避灾路线,早已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地图。他用专业素养将“瓦斯零超限”的信念刻进骨子里,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精准“排雷”,为隧道掘进点亮安全明灯。
“老王可是隧道里的‘黑包公’!”工友们既敬又畏的评价背后,是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作为一名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施工队递来的好烟,都被他严词拒绝:“瓦斯隐患不是人情,安全规程不容打折!”他始终坚守“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的党性原则,将廉洁奉公融入血脉。他拒绝舒适岗的调令,坚持扎根在一线:“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份坚守,让他在工友中树立起“铁面无私”的口碑,更赢得“廉洁标兵”的荣誉。他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一线工人对生命的敬畏,更诠释着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赤诚初心。
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获得公司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卫士”等荣誉称号,但在他看来,奖章是鞭策,更是一种责任。每当获得表彰,他总说:“我的岗位在一线,荣誉属于所有的一线工作者。”
在王高凌和无数一线参建工人的坚守下,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明通隧道实现了施工以来安全生产“零事故”。当未来银龙般的高铁列车呼啸而来时,那每一声安全抵达的汽笛声中,都回响着他们用检测编织的数据护网,他们把责任担当浇筑进支撑万吨山体的钢筋铁骨里,托举起中国速度最坚实的平安底色。
检测风筒接口
填写“一炮三检”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