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宜涪高铁重庆段站前8标项目自进场以来,秉承“临建工程按正式工程管理”的理念,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临建工程建设。项目部遵循“先设计、后施工,先批准、后实施,先验收、后使用”原则,全面落实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及中铁一局标准化管理要求,成立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编制项目标准化手册,将临时设施纳入正式工程管理体系,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技术赋能,夯实临建工程根基
无人机+BIM+GIS,精准勾勒施工脉络。项目中标后,中铁一局迅速组建团队,由集团公司领导带队开展施工调查与前期策划,采用“无人机航拍+BIM建模+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勘测。通过无人机采集的高精度三维数据与BIM模型结合,快速完成临建工程选址优化,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减少生态敏感区干扰,高效完成临建工程选址与方案比选。
高标准规划,资源集约化配置。项目团队遵循“功能分区明确、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施工”原则,规划设项目驻地1处,工区驻地2处、中心试验室1处、混凝土集中拌和站3处、钢结构加工厂1处、钢筋加工厂1处等十余处设施。同步新建便施工便道二十余条,临时给水管路16千米,临时供电39千米,形成高效衔接的临建网络。
精益建造:工程进展有序,标准化管理贯穿全程
目前,项目部及一、二、三工区驻地已正式投用,中心试验室首批通过验收并全面投入临建工程检测工作,综合场站建设稳步推进。
设计甲级保障,力学验算护航。临建工程设计文件均由具备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受力结构经过严格的力学验算。
严抓方案编审,依规进行施工。临建施工方案编制前组织召开方案编制研讨会议,编制完成后由项目领导班子内部评审,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形成评审纪要,完善后上报审核和审批。
首件示范引领,工序经验推广。临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参照主体工程施工工序,严格落实首件管理制度。将3号拌和站建设作为首件示范样板,每完成一道工序,立即开展分析总结,形成成果作为后续1号、2号拌和站等临建工程施工依据。
落实技术交底,把控质量要点。施工过程严格落实三级技术交底制度,明确质量控制要点,保证施工人员透彻理解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严把原材质量,落实进场验收。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管理规定,全面对进场材料规格、型号、证件及外观质量等进行检查,做好验收记录、办理验收手续。未经验收或验收手续不全的材料禁止使用,坚决把好材料进场关。
执行“三检”制度,规范工序验收。上道工序未验收或质量验收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参照主体工程分部分项划分原则对临建工程工序合理划分,制定详细工序清单。施工过程检验批及相关检测验收资料同步完善。
严抓管理:安全质量双管齐下,筑牢工程防线
“一人一档”严控人员准入,实现进场“三清”。项目部对新进场作业人员按照“一人一档”建立身份信息、健康信息档案卡并及时向当地派出所备案,做到进场人员的“三清”,即身份清、来源清、健康清,严把进场人员关口。
机械设备准入标准化,安全验收全覆盖。严格落实机械设备准入制度,所有运行设备均安装倒车雷达影像,认真履行进场验收程序。
危险源动态辨识更新,特种作业透明化管理。现场危险源每日辨识,动态更新。特种作业危险告知,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公示。
基坑分层开挖+边坡防护,安全环保双达标。基坑开挖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同步对裸露边坡进行覆盖,既保障基坑稳定、施工安全,又满足环保要求。
钢筋绑扎精准放线,保护层厚度严格保障。钢筋绑扎采用定位卡具精准放线,外侧辅以垫块保障保护层厚度,确保线形顺直、间距精准。
模板安装严控质量,混凝土养护科学规范。模板安装过程中,对模板的拼接、固定等环节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模板安装牢固、拼接紧密,保证混凝土浇筑线型和外观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覆盖保湿,到期进行回弹强度检测。
场坪填筑对标主体工程,分层压实强夯补强。场坪土方填筑过程严格按照路基主体工程填筑标准及要求执行,分层碾压、检测压实度,保证场坪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同时对填方较高部位采取强夯进行补强。
墙背回填分层填筑,结构安全有保障。挡土墙墙背分层填筑碾压,靠近墙体部位采取液压夯进行夯实,设置碎石反滤层及泄水孔,确保挡墙结构安全。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有序,充分彰显绿色施工理念。
铁路临建工程作为服务主体施工的重要临时设施,涵盖施工便道、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及工区驻地等。中铁一局宜涪高铁重庆段站前8标项目通过将临建工程与正式工程同标准、同管理,不仅提升了临时设施的使用效能,更打造了示范样板,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得到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及宜涪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下一步,项目将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强化过程管控与技术创新,继续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以高标准临建为起点,全力推进宜涪高铁建设。
项目驻地
中心试验室
基坑开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