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铁一局打造“一局制梁”品牌的要求,新运公司围绕主责主业,聚焦智能化建造、品牌化提升,致力于用一流标准、一流质量、一流工艺,打造“一局制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一局制梁产业迭代升级、品牌向优。
新运公司始终将“一局制梁”放在与“一局轨道”同一高度谋划推进。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梁枕场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从梁场前期策划、标准化建设、型式检验、技术升级等全维度,进行全过程督导,推动梁场管理水平整体化提升。开展“工程质量百日提升活动”,组织所有在建梁场负责人和总工程师进行现场观摩、现场研讨。通过活动,形成了《预制梁外观质量提升措施和工艺工装标准化手册》,从工艺工装等方面提出了57条具体提升措施,固化了预制梁工艺工装标准化成果35项。
新运公司围绕“一局制梁”品牌提升,在合武、潍宿等多个项目,聚力打造“标杆梁场”。通过数智转型、设备赋能、质量管控、安全固本、绿色低碳等一系列措施,在数智、绿色技术的加持下,跑出“一局制梁”品牌提升的“加速度”。
数智化转型,打造“1+8+N”智慧工厂架构
曾经预制一榀箱梁,需要120多名工人,连续作业144个小时。如今,合武高铁麻城梁场一榀箱梁从钢筋加工到浇筑完成,仅需42小时,而且作业人员减少至77人。
这主要得益于麻城梁场围绕“数智化”转型升级目标,聚力在传统建筑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地,形成了“1+8+N”的数智管理架构。就是综合运用AI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基座,对生产、人员、质量、安全、技术、设备、工序、物资8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实现“N”个智能化工装设备的深度链接。
AI智能化管理系统充分运用BIM、物联网、AI智能识别、智能终端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通各智能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调度中心与生产一线实时沟通、线上组织,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质量、效率、安全和管理水平。
在智慧调度中心,项目负责人张鹏介绍说:“在这里其实有上百条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通道,这些信息通道就像是梁场的‘高速公路’,将调度中心这个‘中枢神经’与各生产单元有效链接起来。”
张鹏现场演示了AI工序识别技术,只需要通过鼠标点击其中某个设备,就能够通过前端物联网智能设备,实时感知智能化设备的生产情况,实现生产数据的即时采集。“我们将采集的各类数据,实时转换为BIM模型,让现场生产进度形象的展示在屏幕上,便于统一调度、协调指挥。”
据了解,麻城梁场现场关键设备联网率达到90%以上,联网设备数控化率达到100%。
麻城梁场通过推动数智技术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将传统的调度指挥中心升级为“云端协同”,推动生产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转型,实现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保安全的目标。
全过程全链条管控,让箱梁质量“向优而行”
质量是鉴定一榀箱梁的唯一标准。
麻城梁场积极践行以“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管理理念,从梁场建设、制梁工艺、梁体质量等全工艺流程着手,聚力打造“一局制梁”品牌的“标准件”。
临建工作是质量建设的“第一道关口”。麻城梁场在建设初期,就始终秉持“临建工程就是正式工程”的理念,在临建施工中,运用激光整平仪、动力触探仪等设备,对场地平直度、地基承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测,提升临建质量。
钢筋绑扎是箱梁预制的核心环节,针对预制箱梁外漏钢筋间距不标准的质量通病,麻城梁场综合运用六道墙钢筋加工一体化工作站、装配式钢筋绑扎胎卡具、六道墙钢筋定位装置等工艺技术,让每一根钢筋构件精确定位、精准发力。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麻城梁场在全国率先全部使用不锈钢箱梁模具。该型模具与传统模具相比,不仅省去了传统钢模反复打磨除尘环节,而且不易生锈、使用周期更长。在现场可以看到,经过不锈钢模具预制的箱梁,表面的光洁度显著提升。
项目总工董贺介绍说,不锈钢模具预制的箱梁,在养护环节可以明显看到箱梁表面形成的“镜面效应”,这是箱梁表面平整度的有力体现。
在箱梁预制过程中,梁场通过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加强混凝土试验等措施,不断优化混凝土各项性能。为了有效消除桥面振捣棒棒点及桥面板混凝土色差,创新改变传统的振捣模式,应用了模型翼缘板设置附着式振动器,减少了不均匀振捣导致的外观缺陷。
养护环节是所有混凝土预制品重难点工序,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结构安全性,对工艺精度要求极高。麻城梁场综合运用温湿度智能养护系统和内腔雾化式养护系统,通过植入式温湿度传感器+AI预测模型,实现养护参数自动调整、自动喷淋养护,达到了全天候、全湿润的养护质量标准。
匠心才能筑造精品。
前不久,新运公司对麻城梁场领导班子和技术人员,进行预制箱梁工程质量提升应知应会考核,考核通过率达98%以上。这不仅是对新运公司开展“工程质量百日提升活动”的有力检验,也是箱梁预制质量的直接验证。
智能设备赋能,推动生产效率再升级
麻城梁场通过打造“数智工地”,以AI分析智能管控、远程监管云上调度、信息协调多方协作、数字孪生一键管理、智能设备自主作业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施工生产效率。
在智慧调度中心,技术人员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够实现钢筋加工车间的定位网片焊接-抓取机器人一键启停远程控制,并且能够对加工数据,进行远程实时精准监控,实现远程化操作、标准化焊接、高效化生产。
在拌和站质控中心,集成智能集中控制、物料全流程管理,将各项数据高效串联,打通了物料验收、混凝土生产、混凝土调度等各关键环节间的“数据孤岛”,解决了传统混凝土拌和站生产管理、物料验收发料管理难度大等痛难点问题,实现混凝土一键生产,施工效率显著提升。
钢筋加工是制梁生产的关键环节,智能化技术让其告别了“人海战术”。麻城梁场打造全智能化的钢筋加工中心,在这里智能数控弯曲机与焊接机器人可自动读取图纸数据,完成钢筋切割、弯曲与焊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效率提升3倍以上。智能检测技术结合AI算法,实时分析钢筋间距与焊接质量,并通过可视化界面预警缺陷,大幅降低返工率,提升了作业效率。
梁场还综合运用智能压浆一体车、智能张拉台车、定位网焊接机器人、智能割索凿毛喷涂一体化机器人、预埋件智能检测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工装设备。据统计,麻城梁场综合运用的智能设备达40余台套,80%以上的施工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从“人控”到“智控”,从“粗放”到“精益”,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人文+科技,构筑安全双重防线
在麻城梁场生产区域的入口处,有两块特殊的展板,一块是员工与家属的合影,另一块是家属写给员工的“安全家书”。
合武项目商务经理姜楚敏介绍说:“我们进入生产场所的第一眼,就设置家人的合影,以及句句肺腑之言的安全叮咛,就是要用亲属的温情唤醒‘我要安全’的行为自觉。”
安全是企业的底线、红线。麻城梁场秉持“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的安全管理理念,用以人为本筑牢安全根基,以数智技术赋能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在工地,姜楚敏还展示了一款最近风靡梁场的小程序,这款被称之为“麻城梁场信用合作社”的小程序,是麻城梁场推出的一项安全管理措施。
梁场每位员工都有一张“信用合作社储值电子卡”,可通过纪律行为、隐患排查、违章反馈、安全培训等多种项目获得“信用值”,凭“信用值”可在“信用合作社”兑换等价商品。这款小程序一经上线,便广受员工青睐,大家纷纷争做“信用之星”。
在科技保安方面,麻城梁场也在积极探索新举措。
在智慧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到看到每一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现场作业等情况。
梁场基于AI安全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可视化巡检、智慧化决策、数据化支撑、共享化联动,达到全维度、多层级智能化安全管理,实现了人员信息一目了然、全程监管一线贯穿、告警推送一键可视、追溯有源辅助决策的效果。
项目安全总监张春豪介绍说:“我们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通过AI+算法识别分析+边缘计算的方式,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秒级的实时识别,再通过远程预警的方式,做到了精准、实时管控。”
麻城梁场一方面以亲情纽带唤醒员工主动安全意识,一方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数智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形成生产全过程安全管理闭环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智造引领绿色,生态友好型梁场加速构建
在麻城梁场钢筋加工车间,最为忙碌的当属“新能源底板筋钢筋运输车”,这款全国首款26米长的新能源钢筋运输车,往来穿梭于钢筋加工车间于钢筋绑扎区之间,将箱梁钢筋绑扎所需的钢筋构件,运输至指定区域。
一榀箱梁需要55.4吨的钢筋构件,由于钢筋加工车间与绑扎区分处两个施工区域,无法设置天吊直接吊运,大多采用多次转运的方式。其中大部分由于体积和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使用天吊转运,就需要人工搬运。
例如钢筋笼底板筋,一根的长度就有32.53米,搬运极为不便。原本的作业方式,5吨的底板筋需要6名工人,连续搬运1个小时才能完成,而新能源底板筋钢筋运输车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
箱梁养护用水量大、蒸发率高,是梁场用水的关键环节。梁场采用温湿度智能化养护系统和内腔雾化式养护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精准控制喷头和雾化器的开关,即保证了养护需要,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特别是内腔雾化式养护系统,通过封闭门将箱梁内腔打造为密封环境,再通过“以雾带水”的方式,减少了喷淋量和蒸发量的同时,还达到了养护要求。同时,梁场还通过开挖集水井的方式,对雨水及养护用水进行收集重复利用。
在麻城梁场,绿色低碳无处不在。光伏发电为电动车充电、沉淀池废水经压滤机压缩过滤再利用、自动洗车台及雨水集流坑的废水用来绿化灌溉、设置太阳能座椅为手机进行充电、室外全部安装太阳能节能灯.....
麻城梁场从技术革新、工艺优化、资源循环三向发力,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使梁场综合能耗降低了10%以上。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的绿色化梁场已经初见成效。
从“钢筋铁骨”的匠心“智”造,到“智能水滴”的生态养护。在麻城梁场,一榀榀外形美观、质量可靠、内实外光的箱梁,正在源源不断的浇筑而成。新运人正以技术创新与匠心精神,在合武高铁麻城梁场书写“一局制梁”品牌的新高度。(通讯员:付鹏飞、陈凯、姜楚敏)
合武高铁麻城梁场
智慧调度中心
AI智能化管理系统
装配式钢筋绑扎胎卡具
智能喷淋养护系统
定位网片焊接-抓取机器人
定位网片焊接-抓取机器人
设备AI实时监测
全国首款26米长的新能源钢筋运输车
内腔养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