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档案管理 宜涪高铁项目智能档案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日,宜涪高铁重庆段站前8标项目独立智能档案室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其配套建设的升级型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标段工程档案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
该智能档案室严格依据标准建设,核心存储设施配置7列双面档案存放柜(每列含4节6层存储单元),总存储容量达6700余卷,可全面满足项目自施工准备阶段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全周期档案存储需求。为保障档案实体安全与存储环境稳定,室内同步部署多维度防护设施:温湿度自动检测控制器实时调控存储环境,驱鼠装置与地面积水报警装置防范环境风险,干粉灭火装置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结合全时段实时监控系统,构建起“环境调控+安全防护+实时监管”的全方位、立体化档案安全防护体系,为纸质档案提供长期稳定的安全存储条件。
档案管理系统在国铁集团预归档系统基础上深度优化,新增四大核心功能模块,实现档案管理提质增效。
归档预警实现闭环管控。电子档案上传环节明确优先级要求,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关键文件需优先上传,确保施工工点具备开工条件。系统可自动筛选已施工部位,实时显示分项资料上传率,对完成施工后三日内未上传资料的情况启动预警机制,并通过短信推送提醒相关责任人,保障档案归档及时性。
借阅归还全程可溯。存档资料借阅需通过系统严格登记,借阅到期前,系统将向资料管理员及借阅人发送短信提醒,避免资料逾期未还。借助一键归还功能,系统可精准显示资料原存放位置,指引管理员有序归位,实现借阅流程规范化、可追溯。
四性检测筑牢数据安全。依托AI识别技术,系统对上传的电子档案开展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检测,精准排查档案数据隐患,确保电子档案完全符合归档标准,为后续查阅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电子实体精准关联。电子档案上传时,需同步录入对应纸质资料的档案柜存放位置,既为借阅系统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又实现电子档案与实体档案的双向追溯,大幅提升资料查找、查阅效率,推动档案管理有序可控。
宜涪高铁项目智能档案室的投用,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工程档案量大、管理繁琐、追溯困难等问题,为项目建设全过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高铁工程档案管理智能化升级积累了实践经验。

智能档案室

档案管理员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