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工匠】匠心筑梦二十五载,安全先锋誉满征程——记江西中储粮项目安全质量总监赵祯祥
在共和国广袤的土地上,一条条钢铁巨龙腾空而起,一座座建筑地标拔地而生。这些伟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奋斗史诗。今年47岁的赵祯祥,就是这支建设大军中的其中一员。自22岁加入中国中铁,他已在施工一线奋战了整整25个春秋。从江南水乡到南海之滨,从长江之畔到赣鄱大地,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精打细算的“钢筋艺术家”
2013年,赵祯祥调任洪湖项目部物机部部长。面对12公里桥梁工程的巨大钢筋需求量,他敏锐地发现:传统施工模式下,梁场制梁产生的钢筋余料往往被当作废料处理,造成了巨大浪费。
“这些边角料经过合理加工,完全可以再利用!”赵祯祥立即协同技术团队展开调研,全线分析。他们将长短不一的钢筋余料进行分类:较长的用于加工湿接缝、横隔板钢筋,较短的则制作成沟槽盖板钢筋,使钢筋损耗率极大降低。
这一举措带来了惊人的效益:整个项目湿接缝、横隔板施工期间几乎无需额外采购钢筋,累计消化钢筋料头600余吨,节约资金240余万元。
“赵部长的‘钢筋艺术’让我们大开眼界。”时任项目总工程师的刘工回忆道,“他总说,工程人的精打细算不是小气,而是对国家和企业负责。”
严字当头的“物资守护者”
2018年6月,赵祯祥调任中马项目部物机部部长,面对这个投资数亿的重点工程,他深知物资管理的重要性。“物资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质量账、安全账。”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到任伊始,赵祯祥严格执行公司管理制度,针对项目特点制定了“三严”管理方针:严格制度、严控流程、严把质量。推行“商混材料过磅影像制”,要求每车商混必须做到“三核对”:车号对照、磅单对照、影像对照。
在钢材管理方面,赵祯祥建立起“四定”管控机制。定额管理:根据施工进度精确计算需求量;定点存放:设置标准化钢材堆放区;定时盘点:实行“日清月结”制度;定量发放:推行“限额领料”。
“赵部长的管理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物资员小王回忆说,“有次深夜到货,他亲自到现场核对钢材质量证明文件,发现某批次的力学性能检测报告缺失,当即要求退货处理。”
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管理,使得项目在两年施工期间实现了“三个百分百”:进场材料100%合格、物资发放100%准确、账物相符率100%。最终项目不仅按期完工,还盈余钢材130余吨。
铁肩担责的“安全卫士”
2021年,赵祯祥担任中马友谊大道项目安全质量总监。该项目涉及深基坑开挖最深区域达9米,临近山体部分放坡高度达30余米,且当地水文为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及地下水富足,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深基坑施工难度和安全管理压力。
7月12日,第8段管廊排水沟阻塞;8月5日,15段管廊边坡顶违规堆放重物......每个问题后面都标注着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在赵祯祥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安全隐患。
“赵总的‘火眼金睛’让我们又敬又怕。”安全员小李说,“有次他发现脚手架连墙件安装不规范,第一时间叫停作业,等到彻底整改完成并验收合格才恢复施工。”
正是这种“铁面无私”的管理作风,使得项目在两年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连续两年荣获钦州市“安全文明工地”称号,并斩获“钦州市优质结构奖”。赵祯祥个人也连续两年获评钦州市“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者”。
创新求变的“安全攻坚手”
2024年,在江西中储粮浅圆仓项目攻坚阶段,47岁的赵祯祥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具挑战性的考验——既要确保高危的滑模拆除和封顶桁架架设作业绝对安全,又要保证项目按期交付。
“安全是底线,进度是责任,创新是出路。”赵祯祥在工程例会上掷地有声。他带领项目职工日夜攻关,提出安全施工“三把锁”。
第一把锁是施工工艺革新,能在地面完成的装配工作绝不转为高空施工作业。穹顶锥屋面钢桁架架设作业采用“模块化吊装”,为项目减少了80%高空组装工作。第二把锁是双保险管理,每块涉及吊装作业区域均配备技术员及安全员进行指导监督,实现安全技术双重保障。同时早会布置安全要点,晚会总结问题,日日闭环。第三把锁是智能守护,用无人机巡查,无死角检查高处隐患。
“那段时间,赵总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凌晨。”安全员小刘回忆,“有次他发现桁架吊装方案存在毫米级偏差,立即叫停作业,带着我们重新验算了整整一夜。”
最终,这项被业内视为“高风险”的施工任务,不仅提前完成,更创造了“零事故、零伤害”的安全纪录。
初心不改的“工地守望者”
25年风雨兼程,赵祯祥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工程建设。当被问及如何坚持下来时,这位有着25年工龄的“老职工”说:“看着图纸变成现实,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常年驻外施工,他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缺席了家人的团聚。妻子曾算过一笔账:这些年来,他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但每当工程竣工时,他总会第一时间给家人发去照片:“这座桥、这栋楼,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如今,47岁的赵祯祥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清晨的工地上,人们总能看到他戴着安全帽巡查的身影;深夜的项目部里,他的办公室常常亮灯到最晚。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工程人永远在路上。”
工作中的赵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