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工匠】埋头苦做“针线活”的物资“辎重兵”——记阿勒泰分公司第二项目部物机部部长罗凯强
六月,湛蓝与斑白在辽远的天际交汇,勾勒出层次鲜明的最后一场夏幕。下午三点半,热浪席卷。中铁一局三公司阿勒泰分公司第二项目部物机部部长罗凯强正在一项项解决备忘录上的工作事项。作为项目工程建设“保供应,做调配”的物资“辎重兵”,他需要时刻以“穿针引线”的精准管理和协调配置超前规划,以施工任务为锚,步步为营,做好每一步的“针线活”。
磨杵成针,用坚守与实干深化工作的“纵深线”
“每年这个季节,高温天气下苗木养护和环卫工作就成了大问题。亟须增派洒水车等机械设备……”“入库物资总量、余量需盘点,材料的采购与进出场……”“询价、维稳供应链条……”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像肆虐的山洪猛兽一般围追堵截、肆意刁难着罗凯强这个资历“浅薄”的甘肃小伙。
“喂?是我……嗯,你说……”不大的办公室里,罗凯强沉稳的声音回荡了许久。指挥机械、协调沟通,甚至是马不停蹄地赶赴工地现场作业,这些早已成为他工作中的常态。几通电话后,罗凯强终于如释重负,各项任务在极短的时间得到了妥善地安排与解决。这对于罗凯强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长期的工作历练,让罗凯强成长了不少。
2021年6月,刚毕业的罗凯强只身赶赴北疆。他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大学、第二个故乡,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热忱与真心交付在每一个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瞬间。从部门业务员到业务主管,再到物机部部长,他的业务能力日渐精深,知识储备也远胜从前。五年的基层历练不仅让他受到项目部职工的一致认可与支持,还锻炼了远超年龄的沉稳与韧劲。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写工作计划提醒自己的习惯。每天晚上不梳理规划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就是早早躺床上,也是各种翻来覆去的,总觉得睡不踏实。”罗凯强指着自己工位上整齐张贴的几页工作计划笑道。圈圈画画的工作清单成了他给自己不断加压的“刺股针”和“电压表”,而这也是他连续两年获得分公司“优秀管理标兵”荣誉称号的秘诀之一。
精准输送,用“针尖”贯通项目建设的“动脉线”
“物资管理是企业生命的血液,是工程建设维稳推进的动力保障。”自项目建设以来,罗凯强就意识到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区域集群化管理的实际需要,他坚持往返于驻地库房与项目工地,仔细盘点和梳理采购物资的损耗与结余。时刻关注现场的施工进度,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物资和机械设备的运行。
“罗哥,又来现场盯收材料了?”现场技术员笑着和这位工地“常客”打招呼。在紧张大干的施工现场,总能看见罗凯强认真盘查材料的身影。他严格把控物资的质量问题,对每一批要验收的进场货物都得“刨根问底”查个明白,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联系试验室进行抽样送检。据他说,“这些进场的材料,就是建设施工的‘救命稻草’,要是质量不合格,安全不过关,放在古代,我们辎重兵是要被杀头的。”罗凯强虽是在开玩笑,但却在工作上较了真。
在与现场技术员对接之后,他片刻不歇,回到办公室又开始统筹各子项目的进度和资源需求,针对现场实际,重新制定详细的物资供应计划。
“有时候一次设计变更,或者突发状况,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就需要定期对库房及施工现场剩余的材料和小型机具进行盘点,及时掌握剩余材料的调度和利用,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罗凯强看来,物资调配就是要“慢工出细活”,咬定降本增效的目标苦练“针线活”,牢牢攥紧质量与安全的“针头”“针尾”,沉稳调控,用低成本供应链条与高效能供给贯通项目建设施工的“动脉线”。
统筹协作,用“针头”精神凝聚团队奋进的“合股线”
“独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作为部门的“排头兵”,罗凯强深知肩头的担子不轻。物资统筹工作并非一个人的独秀,而是“集群智,展其才,各显神通”的舞台展演。如何带动全部门人员共同进步,这成了罗凯强日常思索的一个难题。
部门成员有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部门骨干,也有一知半解、缺乏锻炼的见习生,差异明显。罗凯强思来想去,最终又拿出他那套埋头苦做“针线活”的理论,不管是“老兵”还是“菜鸟”一律从头抓起。他给团队成员挨个“裁布料”定计划,“打补丁”学思想,“缝衣服”提业务。
从宣贯集团公司、公司物资设备相关文件到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和交流;从筑牢廉洁从业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到严守安全质量底线、工作纪律红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的业务能力和凝聚力。“锥处囊中,其锋自现。我们做‘针线活’也要这样。”在罗凯强的鼓舞带动下,团队能力得到了极大进步,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有了长足的提升。
世事沧桑心中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六月的飞虹里,罗凯强和他所带领的物机部团队将继续扎根在北疆的盛夏,奋力书写工地“辎重兵”的担当与使命,将青年力量挥洒在工程建设热潮当中。
工作中的罗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