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身边的工匠】青春铸就匠心 实干诠释担当 ——记中铁一局三公司宝鸡龙泉中学迁建项目助理工程师朱佳新
在工程建设的广袤战场上,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七年光阴,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匠心诠释担当,从测量放线到桩基施工,他以工地为纸、以仪器为笔,绘就了一幅当代青年建设者的成长画卷,他就是中铁一局三公司宝鸡龙泉中学迁建项目助理工程师——朱佳新。?
初出茅庐显身手 渭河桥畔立新功
2015年,刚走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朱佳新,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便落在了中铁一局三公司临潼渭河特大桥扩建项目。面对两个月完成195根桩基的艰巨任务,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迎难而上,白天泡在现场盯进度、测数据,晚上挑灯研究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在温度零下的寒冬里,他总是每天第一个到达现场,最后一个离开。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认真,最终换来团队提前啃下“硬骨头”,项目更获评“优质工程”。初战告捷,他收获了宝贵的信心。。
迎难而上挑重担 跨界攻坚勇突破
2017年转战宝鸡联盟路渭河大桥项目时,朱佳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首次"跨界"。面对测量人员短缺,他主动请缨承担施工测量工作。那段日子里,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计算机键盘的敲击声与渭河的涛声交织。为了确保数据精准,他坚持每项数据都要经过“三道关卡”:手算、软件计算和同事核验。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保障了工程结构物位置、尺寸、高度的毫厘不差,为施工质量筑起坚实防线。项目荣膺市级优质工程时,这位年轻的测量负责人也收获了人生首个“先进个人”荣誉。
如果说桥梁建设是朱佳新的"舒适区",那么2019年的东盟绿地大学城项目则是一次彻底的"破茧重生"。面对完全陌生的房建领域,他像块海绵般疯狂吸收新知识。在高层住宅桩基施工中,从桩位放样到终孔验收,从钢筋笼下放到混凝土浇筑,他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流程,将严谨刻入每一个环节。
白加黑里写青春 毫厘之间见匠心
如今在宝鸡龙泉中学迁建项目,朱佳新已是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面对春节前完成655根桩基的“军令状”,他配合团队开启“白加黑”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打桩王”。寒冬深夜里,他裹着军大衣在钻孔旁一站就是整宿;钢筋笼下放的关键时刻,冻得通红的双手紧握测量仪,纹丝不动,只为确保分毫不差。
七年来,朱佳新从“青年岗位能手”到“安全生产示范岗岗长”,荣誉背后是他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从桥梁到房建,从见习生到技术骨干,朱佳新用自己的撑场轨迹诠释了新时代基建人的精神内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宣言,只有精益求精的执着。?
翻开朱佳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上那句格言格外醒目:"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赢家。"这位30岁的青年技术骨干,正用燃烧的青春践行着这份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在普通的测量中追求卓越。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工地,那个手持全站仪的挺拔身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精度追逐,在他身后,一座座承载着人民期盼的民生工程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一位青年工匠用青春与匠心书写的时代答卷。

工作中的朱佳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