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丨匠心铸就青春华章——记中铁一局技术标兵李朝辉
在陕西省“中铁一局杯”试验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激烈比拼中,盐宜一分部试验员李朝辉凭借扎实功底,脱颖而出,斩获第五名佳绩。作为一名坚守一线十余年的试验员,他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能和不变的初心,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书写新时代铁路建设者的奋斗故事。
扎根一线,以“责任心”守护工程质量
1989年出生的李朝辉,自2018年加入中铁一局四公司以来,便与试验检测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从格库铁路的戈壁风沙,到沪苏湖铁路的江南水乡,再到如今盐宜铁路的建设现场,他始终扎根项目一线,承担混凝土、钢筋、水泥等原材料及实体检测的关键任务,累计完成30余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5套路基配合比设计,为一项项重大工程筑牢质量根基。

“试验员的工作很‘静’,但责任很重。”这是李朝辉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眼中,试验数据是工程安全的“晴雨表”。每一组数据的精准度、每一次分析的严谨性、每一份报告的详实度,都直接关系到铁路轨道的平顺、桥梁的稳固。面对枯燥重复的检测流程,他从未有过丝毫浮躁;面对繁琐复杂的数据记录,他始终坚守质量底线:酷暑盛夏,实验室温度飙升至35℃以上,他守着仪器紧盯参数变化,汗水浸透工装也浑然不觉;寒冬腊月,隧道现场寒风刺骨,他蹲在基坑边手持检测工具取样,手冻得通红仍反复核验数据;工程节点紧张时,他主动加班到深夜,从原材料进场检测到实体质量把控,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用“零差错”标准守住了工程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竞技争先,以“精益心”锤炼过硬本领
今年以来,李朝辉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频频出彩。在中铁一局四公司试验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凭借出色表现斩获三等奖;在陕西省“中铁一局杯”试验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从众多选手中突围,跻身前五名;此前,他还曾获评沪苏湖铁路三分部“优秀技术工作者”。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他对专业的极致追求,更是项目部对他敬业态度与专业能力的充分肯定。

“名次不是最终目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竞赛学到什么、提升什么。”面对荣誉,李朝辉始终保持清醒。在赛前选拔与竞赛过程中,无论是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的精准操作,还是水泥标准稠度测定的规范流程,他都沉着应对、步骤清晰、判断果断。称量试剂时误差控制在±0.1g以内,操作仪器时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记录数据时字迹工整、一目了然,每一个细节都尽显资深试验员的专业风范。项目负责人评价道:“李朝辉的操作不仅‘规范’,更透着‘匠心’,他把日常工作的严谨性,完全融入了竞赛的每一个环节。”
勤学精进,以“勤学心”带动团队成长
从初入行业的“技术小白”,到如今独当一面的资深试验骨干,李朝辉的成长之路,始终与“学习”二字紧密相连。为跟上铁路建设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他目前正通过继续教育攻读专升本学历,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建筑材料试验规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书籍,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见证着他的求知热情。

不仅如此,李朝辉还主动拥抱新技术,利用线上课程学习建模分析、智能检测等前沿知识,朝着高级职称与工程师岗位稳步迈进。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秉持“共享成长”的理念。陕西省“中铁一局杯”竞赛结束后,他结合参赛心得梳理出“试验常见问题清单”,将多年实操经验提炼成“要点笔记”,为项目试验工作优化了规范操作流程;面对年轻同事的请教,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从仪器操作技巧到数据分析方法,手把手带出了多名试验岗位新人。“一个人的进步不算进步,能帮大家一起提升,才能让工程质量更有保障。”他的这份担当,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事。
李朝辉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十余年的坚守,把“匠心”刻进了每一次检测,把“责任”融入了每一项工作。正如他在竞赛总结中写下的:“我愿一生做个工地人,不惧风雨、不问繁华,只为那一方坚实的混凝土里,藏着我的名字与骄傲。”这份纯粹的热爱与坚守,让他在平凡中成就不凡,也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持续闪耀着属于中铁一局建设者的熠熠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