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局隧道 设施保障】中铁一局五公司聚焦“63321”管理体系打造钢构件加工专业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钢结构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物质基础。它不仅关乎工程本身的品质,更与绿色低碳、产业升级等国家战略紧密相连。
中铁一局五公司2018年成立钢结构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发挥专业化管理及经营的优势,提高服务工程项目质量。自成立以来共计组建作业队17个,建设钢构件加工厂22座,累计加工钢构件144746吨。在做实做优钢构件加工和设备维修保养基础上,分公司积极落实中铁一局五公司“认得明”“数得清”“拼得快”“利用高”的工装管理体系要求,逐步向隧道工装加工业务探索拓展。2024年底运用UG软件编制《双线铁路隧道多功能开挖台车》图册,2025年6月加工完成隧道开挖台车1套,目前台车已投入使用,为推进“一局隧道”品牌建设注入新发的动力。
以“六大产线”为核心 打造高效能标准化生产线
钢构件通常体积大、重量重、加工工序复杂,传统作坊式的分散作业模式效率低、产品质量波动大。
钢构件加工厂建设不仅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产能高”。分公司根据工程规模将加工厂分为高配加工厂及标准化加工厂两个等级,并根据隧道工程和桥梁工程钢构件加工类型将加工厂划分为6大功能区域和6条生产线。其中桥梁钢构件生产线分为:钢筋笼生产线、承台墩身钢筋生产线;隧道钢构件生产线分为:网片生产线、型钢生产线、格栅生产线和小导管生产线。每条产线又划分为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待检区、废品处理区和安全通道六大功能区。
各生产线的布置遵循“一字型”流水线布局,以“工序衔接、减少材料吊装倒运、便于操作”为原则,将上料、下料、切割、焊接、校正、堆码等工序串联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钢构件加工“由点成线,化零为整”,实现了碎片化生产向作业流水线生产的转变。通过自动化、标准化、节拍化的生产方式,实现效率、质量、安全方面的全面飞跃。
钢筋笼生产线按照“原材料存放区→上料区→钢筋下料区→加强圈制作区→钢筋笼焊接区→钢筋笼加焊区→堆码打包”布置。主要由数控钢筋剪切机、数控弯圆机和数控钢筋笼滚焊机组成生产线。
承台墩身钢筋生产线按照“原材料存放区→上料区→钢筋下料区→钢筋弯曲制作区→堆码打包”布置。主要由数控钢筋剪切机、数控弯箍机和弯曲中心组成生产线。
网片生产线按照“原材料存放区→上料区→钢筋调直切断区→钢筋焊接区→堆码打包”布置。主要由数控钢筋调直切断机和数控焊网机组成生产线。
型钢拱架生产线也称智能型钢拱架生产线,该生产线由传统的冷弯机,切割机械臂,焊接机械臂和码垛机械臂等组成。
格栅生产线按照“原材料存放区→上料区→角钢加工区→钢筋下料区→八字筋制作区→格栅焊接区→堆码打包”布置。主要有数控钢筋剪切生产线、八字筋生产线。
小导管生产线按照“原材料存放区→上料区→小导管加工区→堆码打包”布置。主要由小导管割孔机和小导管成型机组成生产线。
以“三化体系”为抓手 打造品牌建设核心竞争力
人员配备专业化。钢结构分公司发展定位于作业核心层的建设,加工厂的生产由作业队长、技术员、材料员,专业技能人员有电焊工、钢筋工、设备维修工、起重工和运输司机组成。分公司成立之初,专业技能人员主要依靠社会招聘引进。经过7年发展,分公司内部通过作业队长和“有经验的老师傅”传帮学,目前自主培养钢构件加工专业技能人员68人,可满足隧道及桥梁各生产线加工任务要求。按照五公司人员培养梯队建设要求,分公司内部培养提拔作业队长及副队长6人次,其余人员提升岗位职级3人次。职工程年松被授予云南省“钢筋加工技术能手”称号。针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不足问题,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全员取证,近三年取证人员达56人次,含电焊工、起重工和电工。为适应智能化生产线施工,调配5名年轻技术人员学习智能设备操作。
设备管理专业化。钢构件加工厂属于重资产、高依赖设备的管理单位,其设备管理远不止是“坏了再修”,而是一套涵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体系。分公司遵循五公司设备管理办法,从设备选型、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周转全生命周期入手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设备管理专业化。设备选型。根据新开工项目规模和工期计算产能分析后,明确生产需求、权衡设备性能、评估自动化程度、考量环保与安全,拟定满足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设备维保。发挥专业化优势,执行“日常保养、完工整备”的要求,按照去污除尘→打磨钣金→维修喷漆→安装调试的“四步骤工作法”对闲置设备制定修理计划,修理后的设备满足性能正常、外观达到原设备出厂要求。设备周转。三年间维修设备46台套并周转46台套,提高了设备良好率以及闲置钢筋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交底参数化。根据施工图纸、临时工程EBS、正式工程EBS等内容编制满足生产的钢构件加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包含钢构件使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里程部位信息、加工数量表、开始使用时间、钢构件加工总装图、加工大样图、材料数量表、设计图名(图号)、交底图名(图号)等信息。通过参数化交底,对同类型交底进行整合,提高了加工及核算效率,实现钢构件从生产加工到核算的准确性。
以“三大保障”为目标 为品牌建设固本强基
保进度。钢构件保障供应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延误将直接导致现场停工待料,引发链式反应,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高效的钢构件供应是保障项目施工现场流水作业顺畅,确保项目总工期的实现的关键。钢构件加工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减少物料搬运时间。在加工过程中按照项目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月、周、日生产计划,并根据项目现场进度进行动态滚动调整,确保供需无缝衔接。建立设备日常检查、定期保养制度,备足关键零部件,确保设备连续正常运转。如遇紧急加工任务时,通过合理排班,内部调配增加人员、调拨设备的方法确保现场生产供应正常。
保质量。钢构件加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实体结构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是百年大计的基石。高质量避免了因返工造成的进度延误和材料浪费。各作业队按要求参加项目技术培训学习,严格按照项目下发的图纸和技术交底加工作业。对作业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标准技能。首件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对型钢拱架和格栅拱架首件进行试拼验收,对网片、小导管、钢筋笼和钢筋量尺寸复核。出厂前对钢构件的型号、规格、尺寸、数量进行抽查核对,确保与交底一致。
保安全。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任何进度和效益都不能以牺牲员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钢构件加工厂所有进场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每日开展班前安全讲话,提醒当日作业风险。施工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规范配电箱管理,检查线路无破损,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保持车间通道畅通,地面无油污积水,物料堆放稳定。建立日常、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针对触电、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起重吊装和车辆行驶集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各作业队组织全员播放典型事故安全警示教育片,以血的教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以“两大管理模块”为依托 引发钢构件管理生产蝶变
钢构件加工厂管理核心主要是物资管理,其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分公司根据五公司物资管理办法,围绕供应管理和核算管理两大业务???,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初始化部署,以合同为单元,通过“一业务一单”实现物资管理数据清晰、准确、可追溯,解决成本归集、核算的唯一性,确保成本归集准确。
基础数据部署是关键。加工厂投产前对基础信息进行初始化部署,部署的信息有物资字典、供应商名录、原材料厂家、司磅地点和存料地点、项目信息、加工厂信息、钢构件名称等信息?;⌒畔⒌牟渴鹜骋涣耸莞袷?、保障基础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整个钢构件加工厂供应管理和核算管理打通了数据壁垒。
供应管理???。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八个项目的钢构件加工运输任务,服务安装队伍50余家。各工点(各项目钢构件加工厂)根据月度生产计划编制项目月度材料计划表,物机部负责合同签订、原材料采购、进场、报验。原材料验收执行“双检”制,即过磅秤重验收与检尺验收相结合(过磅计重除外);原材料过磅重量与理论重量超过国家验收标准的,按不合格材料退场。原材料进场后,材料员登记《物资直达日报》,过磅验收后材料员按检验批次对主要物资进行送检或委托检验并填报《试验委托单》,材料员对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备查,建立《物资送检台账》;检验合格后按照供应单位分别填写《入库单》(过磅单、送货单作为附件);《入库单》填写完成后由送货人与收料人共同签认,材料员根据供料单位按月建立《物资入库台账》;试验室对送检样品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及时告知物机部。每月25日(季度末20日),物机部根据《物资入库台账》以合同为单元对供料单位办理结算、入账手续。
核算管理??椤8止辜庸そ坏籽细褡袷叵蘖拷坏字贫龋凑詹问ń屑庸そ坏?,将技术交底转化为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工单,最终形成以安装合同为单元的加工和使用流向信息。钢构件加工采取首件验收加工制,即各型号钢构件首件加工完成后,由工程部组织各部门及使用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可继续正常加工生产。钢构件加工完成后按照型号、规格打包,对打包完成的钢构件悬挂关于钢构件加工信息的标识标牌或二维码,并严格按照合同、技术交底进行发货,根据技术交底内容填写《钢构件发货单》,坚持“一业务一单”形成钢构件发货流向。每月25日(季度末20日),按照生产线对进场材料、原材料盘存、钢构件流向、钢构件盘存、废料数量对钢构件加工厂进行原材料节超核算,重点对节超率和废料率进行分析,为项目成本分析提供了材料消耗数据,也为原材料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以合同为基础,根据《钢构件发货流向台账》,按月统计半成品钢构件的发货与库存数量,对安装队伍使用的钢构件实耗量进行核算,监督安装队伍提高施工质量。
以“一套图集”为指引 为品牌建设注入活力
分公司依据国家、行业与建设单位及五公司管理标准、办法及相关文件编制《钢结构加工“五小四新”成果推广图集》,图集对加工厂选址、占地面积、厂内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设备选型配置、钢构件加工明细及数量等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和分类。通过科学的空间和流程设计,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有机地、高效地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安全、质量、成本、交付期的全面优化,为企业构建长期的竞争优势。
新开工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计算产能分析后,可在图集里中选择满足要求的平面布置图和设备人员配置方案,提升了加工厂建设标准化水平。以高配加工厂建设为例,从选址到投产仅需2个月。
此外,图集以“桥梁钢构件加工装置、隧道钢构件加工装置、材料堆码装置、专用工具装置”四个方面内容总结编写形成了“五小四新”应用成果共计39项。
装配式原材料存放架。装配式原材料存放架能够充分利用场地空间,提高存储效率。通过螺栓将立杆、横梁和纵梁连接能减少加工时间并能多次周转提高使用率50%以上。
钢筋笼存放架。按照类型对钢筋笼进行分类存放,方便现场管理,提升了钢筋笼成品保护,制作简单可循环使用。
钢筋网片托盘存放架。钢筋网片按规格有序地堆放,减少在搬运过程中的磨损。方便快速吊装,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桥吊吊钩保险卡。低成本和高效率,连接和拆卸过程简单快捷,通过卡扣的闭锁机制,确保材料在吊装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发生意外脱落或移动。
二保焊机焊码线。对二保焊机的焊接线路有序分类,不占用地面施工位置,解决了地面线路摆放混乱的问题,提升了加工厂标准化管理水平,制作安装简单,可循环使用。
分公司根据“一局隧道”品牌建设推进要求,在西渝高铁、宜涪高铁等项目开展钢构件加工厂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及使用工作,有效实现物资入库,任务下发,成品生产及出场的信息共享、数据自动反算和库存实时更新,利于简化生产流程,提高任务准确率和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数智”造品质,向“新”向未来。钢结构分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和服务公司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调研市场先进工装设备、学习先进工艺工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一局隧道”品牌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西渝高铁智能钢构厂

多功能台车

合武高铁智能钢构厂

杭州机场高铁3标项目钢构厂

专业技能人才正在焊接钢筋笼

成品存放区

钢构件加工管理平台

生产型钢拱架成品

生产钢筋笼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