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公司绛帐站室外信号设备大修工程开通
(宝鸡讯)6月25日16时20分,随着最后一组信号机联锁试验成功,由公司承建的绛帐站室外信号设备大修工程主体竣工并正式开通运行。该工程的顺利收官标志着陇海铁路关键节点信号系统升级取得突破,为区域铁路运输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注入新动能。
老旧设备焕新 技术标准升级
绛帐站位于陇海铁路干线,是连接陕西关中地区与西北、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本次大修工程针对站内6架高柱信号机进行矮型化改造,同步完成信号机机构、电缆箱盒更换及联锁、TDCS、STP、微机监测系统软件换装。工程还对3处密封不良轨道电路箱盒进行更新,整治其余密封不良箱盒,并按透水型硬面化标准改造设备基础,全面提升室外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次改造并非简单的设备更换,而是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性升级。”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绛帐站项目负责人邹润介绍,“我们将高柱信号机改为矮型结构,不仅优化了站场空间布局,还同步完成了信号系统显示界面的适应性修改,使设备性能与现代铁路运输需求深度匹配。”
210分钟天窗内的精准“手术”
工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施工窗口期严格限制在6月25日12:55-16:25的210分钟天窗点内,需同步完成软件换装、高柱信号机拆除、设备倒装及联锁试验等多工序作业。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投入100余名施工人员,划分为防护组、室内作业组、东西咽喉作业组等专业小组,采用“分区域包干、多工序并行”的施工策略。
高柱信号机拆除环节堪称“精细手术”。以距接触网回流线仅1.3米的X进站信号机为例,施工人员需通过侧边绳精确控制倒杆方向,并用编织袋装土防护既有设备,避免拆除过程中对接触网和电缆盒造成损伤。“每一架信号机的拆除方案都经过现场实测和模拟推演,倒杆角度误差控制在 5 度以内。”技术负责人顾君禄表示。
全流程卡控筑牢防线
工程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标准,建立“施工领导小组-安全负责人-现场防护员”三级管控体系。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执行3-5分钟联系制度,通过4G公网对讲机实时通报列车运行信息。施工前针对“抢点作业”“设备侵限”“触电风险”等13类危险源制定专项卡控措施,所有人员需通过安全培训并签署“三不动、三不离”承诺书。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警戒绳隔离作业区+防护带避车”的双重防护模式,在天窗点前120分钟上行封锁、下行特定行车期间,通过拉设防护带确保3人以上作业组同步下道避车,杜绝人身安全隐患。
标准化施工提升效率
为缩短施工时间,项目团队在电缆箱盒更换中推行“端子配线预标记”技术,对每根电缆芯线进行颜色编码和用途标注,实现新旧箱盒快速对接。“我们提前绘制了详细的拆配线表,将每根线的端子位置精确到毫米级,现场施工效率提升40%。”施工负责人校世增介绍。
系统软件换装环节采用“厂家驻场+联合调试”模式,联锁、TDCS、STP 等系统厂家技术人员同步作业,30分钟内完成软件加载与功能验证,期间通过备用显示终端保障车站临时行车信息查看需求。
工程开通后,绛帐站信号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列车信号响应速度得到提高,为陇海铁路应对货运量增长提供关键支撑。目前,项目团队已进入24小时应急值守状态,将持续跟踪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新系统稳定运行。随着绛帐站改造完成,陇海铁路后续区段的信号设备升级工程也将按计划推进,逐步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
施工现场
点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