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蓝图上的“探路人” ——盐宜铁路迁改项目现场调查行记
编者按:现场调查工作辅助工程建设查漏补缺,全力规避差错发生,有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现场调查员就如蓝图上的“探路人”,在工程开端便勇毅先行,见证一路奋进、一路辉煌的建设历程。在笔者看来,这些“探路人”是诠释匠心的践行者,是荣誉背后永不熄灭的耀眼星光。
一条公路不期而遇
出发前,天空便已阴云密布,眼看一场急雨蓄势待发。公司盐宜迁改项目负责人孟振却坚决道:“走,时间不等人,今天必须把后庄村地块的迁改方案定下来?!被耙粑绰洌蚜嗥鸢踩甭氏瘸隽嗣?。
这是现场调查组第三次来到宜兴市后庄村。当天早晨,项目获悉:DK302处迁改电力走廊有一条待建公路,因为立项晚于迁改招标,数据未纳入共享资料,所以在项目的原始图纸中没有其相关数据。此前,调查组基于前两次现场调查情况,已拟定了初步施工方案。由于新建公路挤占原有的迁改施工界面,导致原方案中塔基位置、路径走向、迁改顺序等均需推倒重来。“这好比即将演出的舞台被缩小了一半,之前的编排和走位全变了,都得临场调整?!钡鞑樽槌稍辟谟匀绱诵稳?。
预报的雨“准点赴约”,强劲的风将飘落的雨“搅拌”成雾,并将之高高卷向天空,后庄村宁静的田野渐渐被氤氲笼罩。±800千伏“建苏”线、±500千伏“龙政”线、500千伏“天青”线与“岷武”线四趟超高压线路,在纵贯东西的电力走廊里延伸交织。雨雾中铁塔泛着亮银色冷光,高压导线“嗞嗞”的电流声震撼人心。由于区域内鱼塘遍布,部分铁塔基础不得不建在水下,挺立于水面的一座座铁塔如蛟龙出水,傲视四野。铁塔下方,两条220千伏线路与四趟超高压线路交叉伴行??罩?,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分层排布、交织成网,密密麻麻的线条令人目眩,肉眼难以分辨各自所属。
孟振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仿佛陷入了沉思?!澳讯却舐??”笔者担心地问?!坝Χ酝环⒆纯霾⒀杆僦毓股杓品桨?,同时还要统筹兼顾电力走廊其他线路的迁改实施,这是咱们现场调查员此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坚定地说。
雨中推演新方案
“机身向北转一点,把这片池塘拍完整。”“顺图纸方向,对,拍一张线路全景。”趁着短暂的雨歇,调查人员赶紧操控无人机飞至百米高空。通过“鸟瞰视角”,电力走廊内各条线路走势和地貌环境尽收眼底。调查人员展开图纸,参照无人机实时回传的图像比对分析,反复推演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如果DK302+426再升高5米,可以保持与DK302+804导线足够的安全距离。”
“DK302+427塔基避不开池塘,地亩协调工作也要提前启动了。”
“把DK302+287的铁塔基础往西北方向调整,可为其他线路迁改腾出一定空间,这样如何?”孟振提出优化建议。
“与高铁相交角度要求肯定满足,但档距大了,我们去测一下数据。”调查组成员赵磊边回应,边示意身边的技术员:“带上测距仪,走?!彼蛋樟饺吮慵彼傧蛟洞μ姆较蜃呷ァF浼洌谟曰共ν?20千伏线路迁改单位的电话,就新情况的应对与负责人共同磋商。
“档距符合技术要求?!闭岳谡驹谠洞Φ奶锕∩?,挥手示意调整DK302+287塔位的办法可行。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各方建议汇总分析,调查组最终决定:先对分处南、北两侧的±500千伏“龙政”线、±800千伏“建苏”线进行迁改,留出足够空间后再对处在中间的500千伏“天青”线与“岷武”线进行改造施工,如此既减少了交叉干扰,也降低了施工难度。
雨又大了,未及渗入地表的雨水沿低洼处汇聚,在路面上蜿蜒成数道细流。赵磊与同事蹚出泥泞的田埂,猛力跺了跺脚,鞋底的“泥壳”应声脱落。
“走,下一站,DK272+634。”孟振招呼一行人纷纷上车。
“建苏”线的特殊考验
此时,雨势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挡风玻璃上噼啪作响。雨刮器拼命加速左右摆动,却始终追不上骤雨的节拍,玻璃上划出一道道急促的扇形水印,司机控制着安全车速,向DK272+634所在地——无锡市小岸里村驶去。
仝迎辉对笔者说:“首先对‘建苏’线迁改,并不是因为难度低,恰恰相反,它是一块儿‘硬骨头’。”
“能具体说说吗?”笔者追问。
仝迎辉嘿嘿一笑:“到地方你看了就明白啦?!?/p>
从宜兴到无锡60余公里,调查人员围绕“建苏”线的讨论一直继续着。只有笔者不明就里,对“建苏”线的“奥秘”愈发好奇。
车辆在狭窄村路上拐过几道弯,驶出一道幽暗的铁路涵洞,大片麦田在平坦的地势里铺开,视线豁然开朗。金灿灿的麦穗喝饱了雨水,沉甸甸地,把秸秆压得佝偻着腰,在风里踉踉跄跄地晃动。
“小岸里村到了?!彼净岵壬渤担恍腥嗽俅蜗鲁?。
“我们脚下这条村路在无锡惠山区地界,一路之隔,东边属常州市武进区,西侧则在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彼匙刨谟缘氖质铺а弁?,“建苏”线从三地交界处凌空跨越,一直延伸至远处黛青色丘陵之上。
据仝迎辉介绍,“建苏”线在宜兴、常州、无锡三市与高铁形成四次交叉,每处都影响高铁建设。此外,超高压线路两年内仅有一次停电计划批复窗口,因此,一旦停电窗口确定,迁改工程必须在“三市四点”同时启动。
笔者心中的疑云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而消散。目前,“建苏”线迁改施工面临“三难”:一是工程DK272+634段所处的行政区域归属交叉错综复杂,现场协调工作难度激增;二是需同步推进规划许可、初设方案评审、停电计划申报、征地补偿谈判、物资设备采购等多个专项工作;三是施工组织要求四个工点同时启动16基新铁塔组立、17基旧铁塔拆除以及线路展放等工序。分散、多点高空作业,形成的复合风险促使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难度成倍增长。
小岸里村调查现场
“你们计划何时进场?”孟振问。
“争取年底前。”土建负责人道。
“好,我们全力配合咱站前单位施工。”孟振坚定地说。
此时,土建施工方负责人也应约来到现场。现场对接中,大家一致认为:应尽快与线路产权单位和地块管辖行政单位接洽,争取由一家政府单位牵头,其他市、区职能部门配合,这样办事流程更顺畅。双方互留了工作微信,表示今后动态分享调查摸底情况,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17时,当天的工作圆满结束,天空也在此时放晴,一抹斜阳穿透半遮半掩的云层投进车厢,照亮了蓝图上铁塔的每一基坐标……
雨中调查
宜兴市后庄村电力走廊俯瞰
无锡市小岸里村调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