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秋饺香寄乡愁
同事们陆续都来了,大家边聊边忙活。中秋之夜,项目厨房热闹而又温馨。
面粉在盆里堆成小山,温水缓缓注入,筷子顺时针搅动,面粉渐渐聚成絮状 —— 这团蓬松的白,多像故乡天空中舒展的云啊。这个揉面的动作太熟悉了,恍惚间,我仿佛穿越千里,回到了母亲身边的某个午后。
“妈,我回来了!”
每次回家,母亲总会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眼角眉梢都带着笑:“赶紧洗洗手,饺子马上就给你煮上。”我放下行李直奔厨房,不用猜也知道,她准在包饺子 —— 她最清楚,我顶爱吃她包的这口。
母亲包的饺子,模样格外周正。她把饺子皮轻轻摊在掌心,挖一勺韭菜肉馅放在中间,左手虎口微微收拢,右手食指和拇指顺势一捏,再飞快地捏出几道褶子,一个圆鼓鼓的 “白元宝”就活灵活现了。排满篦子的饺子,个个挺着 “将军肚”,倒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小军队。
每逢大年初一,全家人也总要围在一起包饺子。母亲会特意找几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包进饺子里 —— 在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里,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就寓意新一年大吉大利。我坐在母亲对面,学着她的手法捏饺子,虽不如她包得精致,却也有模有样。包着饺子,我跟她絮叨项目上的趣事、工作里的小事,她总是听得认真,时不时问一句“领导没为难你吧”“跟同事处得还好吗”,句句都藏着牵挂。
又一年离家时,母亲照例煮了饺子送行。那天她没怎么说话,我瞧见她擦眼泪的手,才懂这饺子是用牵挂和不舍 “和”的面;父亲在一旁默默擀皮,擀面杖滚动的声响,像是没说出口的叮咛。这饺子皮里,揉进了千万分惦念;这肉馅里,裹满了数不清的祝福。咬一口滚烫的饺子,暖流从舌尖漫到心口,不舍也跟着翻涌,可还是得背起行囊,奔向远方的工作岗位。
“我家过年必包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气!”
“我们那儿喜欢捏成金元宝样,图个好彩头!”
同事们的喧闹声,把我从回忆里拉回现实。中秋之夜,项目厨房里,每个人都在复刻记忆里“家”的味道——不同的馅料、各异的捏法,此刻都要在一口大锅里,咕嘟咕嘟煮出团圆的香。
饺子下锅了,沸水翻滚,白色的“小元宝”在锅里浮浮沉沉。水汽很快氤氲了窗户,有人指着窗外喊:“快看,今天的月亮特别圆!”大家围着灶台,看着饺子在水里打转,像一个个皎洁的月牙在云里穿行,眼里都亮着光。
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旁边摆着切开的月饼。大家伙儿举起碗,用温热的饺子汤当“酒”,齐声说道:“祝项目顺顺利利!”“也祝家里人平平安安!”碰碗的声响,混着笑声,在屋子里久久回荡。
月光从窗外漫进来,和餐厅的暖光缠在一起。忽然想起一句话:“月光所照,皆是故乡?!贝丝淌掷镎馔朊白湃绕慕茸?,不就是我们与家乡最近的距离吗?
原来对抗乡愁最好的方式,从不是刻意想念,而是把思念揉进日?!泵娣壅绰讣?,当饺香漫满房间,故乡就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遥远的点,而是亲手捏出的温暖,是能尝得到、能分享给身边人的真实牵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