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物资管理的“效能先锋”——记中铁一局八公司景德镇陶溪川项目物资部长谢鹏刚
在建筑工程的宏大叙事中,物资设备管理宛如精密仪器中不可或缺的齿轮。它虽不似主体工程那般显眼夺目,却始终在幕后默默运转,以无声却有力的方式推动着整个项目的进程。在中铁一局八公司景德镇陶溪川项目,就有这样一位在物资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的行家里手。
破局思变,开创新径
2023年3月,谢鹏刚调任中铁一局八公司景德镇陶溪川项目任物资部长。面对房建工程材料门类众多、专业跨度大等全新挑战,他并未畏难,而是将其视为创新创新的试验田,并从零构建新的物资管理体系,推动“精益化、智能化、高效化”在管理上落地。
“物资工作,必须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这是谢鹏刚常挂在嘴边的话。项目启动初期,他开展系统性市场调研,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价格趋势,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同时,搭建数字化供应商库,严格执行“资质预审-样品检验-履约评估”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优质优价”采购,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风险,为工程品质与进度筑牢根基。
在物资收发、存储与调配环节,他积极学习应用中铁一局集团推广的材料销号制系统、机智管家系统等,实现物资从入场到消耗的全周期追踪和动态可视化管控,不仅有效减少了资源闲置和浪费,更大幅提升了管理响应速度与决策精准度。
谢鹏刚常说:“物资保障事关全局,一丝一毫不能马虎。”在项目攻坚时期,业主压缩工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货源紧缺等多重压力接踵而至,谢鹏刚果断启动“应急供应机制”,日间拓展供应链、紧急锁价锁货;夜间驻守现场,统筹调度、现场收料、协调分配,及时化解施工冲突。最终,实现了关键物资“不断供、不积压、不误工”,有力保障了二期英迪格、逸衡酒店主楼正负零、封顶、精装等多个重大节点顺利兑现,赢得了建设各方的高度赞誉。
变废为宝,创新创效
谢鹏刚善于从细节中发现价值,以技术手段推动“绿色管理”。2024年9月,谢鹏刚在盘点项目废料堆放区时,发现十余吨长期积压的短料、边角料,极其占用项目有限的仓储空间,需尽快按废品处理,以市场价2500元/吨计算,大概可以回收2.5万元。恰在此时,项目临时道路排水沟施工急需采购1200个高强度铸铁雨水篦子,市场价合计需18万元。
面对这一情况,谢鹏刚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经过反复斟酌考量后,大胆提出用闲置废旧钢筋头加工雨水篦子的建议,并迅速得到认可。
为了确保方案可行,他积极联合项目技术人员,精准测算废旧钢筋的长度、直径适配性,确定了网格尺寸为30厘米×50厘米的加工方案,并绘制出简易加工图纸。加工完成后,他又委托质检部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雨水篦子的承重、防腐蚀性能均达到使用标准,完全满足场内临时道路的使用需求。仅这一项,不仅为项目直接节约成本15.5万元,还盘活了积压废料,减少了仓储占用。
精调设备,效能倍增
在设备管理方面,谢鹏刚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他坚持精准调度与精细维保相结合,最大化地释放设备效能。2025年3月,项目上的10台挖掘机存在“忙闲不均”的问题,日均有效作业时间仅5.2小时,利用率偏低,这无疑是对设备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此,谢鹏刚牵头优化调度流程,创新实施“分区包机+动态调配”机制。他将项目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每台挖掘机负责一个区域,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配。他还建立了“调度应急群”,在群里及时发布设备运行情况、施工进度和物资需求等信息,让各个环节的人员都能及时了解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实施一个月后,日均有效作业时间提升至7.8小时,利用率提高了49%,设备的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针对挖掘机常因等料、等清理场地而耗时的问题,谢鹏刚加强了各工种之间的协同配合。他提前规划作业面,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将现场准备时间从平均40分钟/台压缩至15分钟/台。同时,他制定了“分级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磨损程度,将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类,并提前储备易损件,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通过这些措施,将故障维修等待时间从4-6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一系列措施落地后,10台挖掘机月均故障停机次数由8次降至2次,每月减少故障工时约120小时。“相当于多完成150车土方作业,为项目节约了大量成本。”谢鹏刚说道。
在物资管理岗位上,谢鹏刚一步一个脚印,以扎实的努力与出色的才干,多次荣获中铁一局八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工程物资管理者的全新形象——智慧、高效,且永不止步。

谢鹏刚检查标识标牌

谢鹏刚在盘点物资

谢鹏刚(右)与同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