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鏖战 8300 平方米!城口建设者用汗水浇筑家乡荣耀
近日,在重庆城口县滨河体育公园项目施工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攻坚战役” 正拉开帷幕。防水班组班组长郑礼霖带领团队连续半个多月通宵作业,顺利完成项目负一层 8300 平方米地坪施工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抵达现场时,在库房角落见到了郑礼霖。他正用藿香正气水清腿上的伤口。经工友介绍,这是前一晚加班时被混凝土灼伤所致。面对记者 “是否需要就医” 的询问,他摆摆手笑道:“这点小伤不碍事,还有活儿等着干呢。” 当谈及此次施工成果,他反复强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全靠整个团队的付出,少了谁都不行!”
记者注意到,郑礼霖的 “休息区” 仅是由两块保温板拼成的简易床铺,搭配一条薄毯,以及用木板搭建的临时空间。他解释道:“宿舍来回太耽误时间,这里能随时投入工作,习惯了也不觉得苦。” 据了解,为抢抓工期,他和工友们休息时间极不规律,有时只能小憩两三个小时,甚至连续奋战、基本不眠。
郑礼霖出生在城口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看着父母在田间辛苦劳作,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却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长大后,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早早地外出打工,先后辗转于多个城市的建筑工地。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他从最基础的小工做起,搬砖、和泥、搭架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班组长。
在郑礼霖的带领下,记者深入施工区域。地下空间光线昏暗,两名工人正手持铁锹进行二次找平作业。郑礼霖介绍,地坪施工需历经结构板找平、保温层铺设、保护层找平、砖贴铺设等五道工序。“混凝土施工对时间把控要求极高,早了或晚了都会影响地坪质量。” 他表示,团队采取 “白加黑” 工作模式,白天进行混凝土浇筑,夜间开展找平作业,通过人员轮班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郑礼霖也遇到过不少难题。有一次,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刚浇筑的混凝土出现了局部积水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整个地坪的质量。郑礼霖凭借多年的经验,迅速组织工友们进行排水,并调整了后续的施工方案。他和工友们一起守在施工现场,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细节,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和科学施工的重要性。
当被问及 “如此高强度工作是否疲惫” 时,郑礼霖眼神坚定:“累肯定累,但肩上扛着责任。作为本地人,能为家乡建设出力,是件特别自豪的事。” 他透露,6 月项目将举办活动,自己的孩子作为表演小嘉宾参与其中,这更坚定了他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决心。谈及未来,他满怀愧疚地说:“最想做的就是请兄弟们吃顿饭,这段时间大家跟着我连家都顾不上。”
多年的外出打工经历,让郑礼霖更加珍惜回家乡工作的机会。他深知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所以当得知有机会参与城口县滨河体育公园项目的建设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打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的公共空间,让家乡的人们能够在这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郑礼霖布满泥点的脸庞,那些凝固的水泥仿佛化作荣耀勋章。转身之际,他又一头扎进施工现场,继续为城口县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正是无数像郑礼霖这样默默付出的建设者,用汗水和坚守,浇筑出城市发展的坚实根基。

郑礼霖

工作中的郑礼霖

工作中的郑礼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