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雄高速商务先锋谷亚伟:用数字密码叩开项目创效密钥
当京雄高速SG1合同段的路基工程从亏损预警转向增收172万元时,这套逆转乾坤的“创效密码”,出自一位深耕基建8年的商务能手——谷亚伟。作为中铁一局工程预算人员业务培训班“优秀学员”、六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他曾在环淀路、E03管廊等项目筑牢成本防线,如今交出区域物资调配节约307.3万元、二次经营创效192万元的亮眼答卷。这位被同事称为“行走的成本计算器”的商务经理,正用一组组精准数据,锻造商务管理的“铁算盘”。
数据铁闸:筑牢商务管理生命线
“每一方混凝土的消耗、每一米钢筋的用量,都是商务管理的神经末梢。”谷亚伟常对团队这样强调。在环淀路项目时,他曾连续三天驻守拌合站,拿着施工图纸核对抗压试块数据,最终发现某劳务队混凝土用量异常,为项目追回损失15万元。这种“锱铢必较”的作风延续到京雄项目,他独创“三核三对”工作法(核劳务台账、核物资消耗、核经济活动分析;对图纸量、对现场量、对合同量),带领商法部建立覆盖128项指标的动态数据库。当协作队伍提出“路基填筑量超合同”的索赔时,他当场拿出三个月的运输台账记录,用数据链击碎不合理诉求,为项目止损87万元。
市场猎手:在价格波动中劈出创效之路
路基工程曾是京雄项目的“亏损雷区”——山皮土填筑中标价较市场价低12%,且料源地分散在京津冀三地。谷亚伟带着测量队跑遍23个取土场,在地图上标注出“运输半径-土方单价-工期损耗”三维坐标图,最终敲定“三河联动、阶梯调配”方案,即从河北涞源调用低价山皮土填充主线,利用北京房山弃渣改良边坡,通过天津港保税区的粉煤灰进行路基固化。这套方案让原本预计亏损300万元的路基工程,反而实现增收172万元,其“动态成本沙盘”管理法被集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资源魔术师:让废旧物资跳起“价值舞”
在京雄项目钢筋加工场,18台“焕然一新”的门式起重机正有序作业,谁能想到它们是从天津E03管廊项目调拨的二手设备。谷亚伟牵头组建“区域资源调度中心”,建立涵盖32类周转材料的共享平台,仅门式起重机翻新一项就节省179.3万元。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混凝土再生术”,针对小方量构件施工中常见的余料浪费,他设计出“六棱砖模具-配重块模板-垫块生产线”,将每次浇筑剩余的5-8方混凝土全部转化为预制构件,累计生产2.3万块六棱砖用于边坡防护,节约采购成本46万元,实现临建混凝土“零损耗”的业界罕见目标。
创效智囊:在图纸缝隙间拓开盈利空间
“商务经理要像啄木鸟,在设计文件里找‘虫子’。”谷亚伟带领技术团队钻进图纸堆,用BIM模型比对现场实际,最终发现跨小清河防洪堤桥段存在优化空间。他提出“悬浇连续梁改支架现浇”方案,既规避了汛期施工风险,又通过工艺变更减少钢筋用量126吨,创效89万元。在涵洞施工中,他通过地质复勘发现3处设计冗余涵洞,说服设计院取消建设并调整回填材料,再为项目增收103万元。如今,他办公室的白板上列满12项二次经营计划,“要把暂列金额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是他给团队定下的硬指标。
从环淀路的青涩技术员到京雄高速上的商务先锋,谷亚伟用8年一线坚守诠释着“精于算、敢于闯、善于创”的职业信仰。当同事问起他的管理秘诀,他总是指向胸口的党徽:“党员不仅是身份,更是要在成本管控的刀刃上站排头。”如今,这套“谷式商务管理法”正随着京雄高速的延伸,在京津冀基建战场上播撒着创效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