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公司济青高铁制梁场施工纪实
“完工啦!完工啦!”
4月27日,对公司济青高铁制梁场员工而言,是一个苦尽甘来、扬眉吐气的日子。
开工以来,他们几经波折,努力加快进度,交上圆满答卷,承担全线梁数最多的1231孔箱梁在这一天全部预制完成,维护了中铁一局在山东市场的品牌和声誉。
面对困境,他们坚定信心,不断调整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序衔接,实现持续高产,创造了同等配置下单月制梁186孔、产值过亿元的施工纪录。
“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在当天举行的中铁一局济青高铁项目部制梁竣工仪式上,济青公司胶州指挥部副指挥长陈成如此评价。
起点:“高效率”建场推进
2015年12月20日,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项目开工。中铁一局中标承建济青高铁JQGTSG-9标土建工程,由五公司负责委托管理,其中公司承担箱梁预制任务。
开工动员会上,业主明确提出了“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达标”的管理理念。
“中铁一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叮咛要牢固树立比学赶超、争当第一的意识,努力将济青高铁打造成干事创业的阵地,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奉献齐鲁人民的平台。”中铁一局济青高铁项目常务副经理梁战喜说。
这也关乎公司山东市场,总经理陈强、党委书记韩学军明确指出,济青梁场施工只能锦上添花、提高中铁一局的美誉度,不能砸了企业牌子。
为此,项目一中标,公司立即响应,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团队赶赴现场。根据安排,选择了由参建过青藏、京沪、西宝、石济等大线且对山东市场较熟悉的“老将”丁建峰挂帅,担任梁场分部经理。并先后指派了两名副职领导对该梁场进行包保。
根据任务划分和总体施组安排,公司制定了建场方案,选择在标段的两处最佳地段设置了高密西、昌邑两个制梁场,人员按照一个项目的架构进行配备。
随后的行动是迅速的!
据丁建峰介绍,梁场自2015年12月底建点,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他们在管段内第一家完成征地,高密西占地145亩、昌邑占地169亩,两个梁场而且还是庄稼地。
2016年1月19日高密西制梁场开工,2月15日昌邑制梁场开工。3月23日,高密西制梁场预制首孔箱梁,成为全线在济青公司胶州指挥部管段内6个标段第一个开始制梁的单位。当年6月底,两个制梁场分别完成国家桥梁生产许可认证。
取证前夕,公司总经理陈强赶赴现场进行指导,促进梁场一次性通过取证,并要求尽早形成生产能力。
一次,济青高铁公司总经理李贵祥检查中铁一局济青制梁场后称赞:中铁一局临建标准高、施工组织有序、施工进度快。
困扰:大干遭遇“用工荒”
有人说,在济青高铁建设中,一路小跑你都算慢的了,你必须学会飞奔。
此言不虚!
这是全国第一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铁,一开工就显示出它的不寻常:各单位中标进场不久,业主就要求工期提前1年!整个线下基础工程才两年,实际有效工期不到20个月。
开工即大干!而中铁一局济青项目部的线下分部施工令人叫绝:在全线率先完成征拆后,以月均产值超亿元的速度推进,开工不到10个月就完成线下主体工程。
“线下催着制梁跑!去年我们遇到了史无前例的‘极速之战’。按照原先的工期安排和配置,原本制梁是能满足生产的,却变得有些紧张了。”梁场总工高飞说。
然而,正当梁场加强配置、组织大干时,却卡壳了!
原因是:钢筋工缺失且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导致钢筋绑扎工序跟不上。
比如,按照当时计划配置,每个梁场算后盘需要钢筋工150名,每天生产大约2孔梁,月生产66孔梁,可当时仅有90名钢筋工。
“来了就跑,你根本留不住人。”高飞回忆。
“为啥呢?”记者问。
“大环境来说,2016年下半年全国新开工重点项目比较多,新建梁场掀起热潮,比较抢手的是钢筋工。作业人员不稳定,其结果可想而知。
帮扶:“我们都是一家人”
梁场进度一慢,作为中铁一局济青高铁托管项目负责人的梁战喜,也几乎着急上了火。
“既然是委托管理,就要站位全局考虑问题,不能冷眼旁观。” 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梁战喜表示。
钢筋工流失最严重时,是在2016年8月至9月。这期间,梁战喜每天有一个必修工作,就是跑到两个梁场去查看,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同时指派了两名班子成员分别对两个梁场进行了责任包保协调。
“托管项目部有高度责任感,而且他们平时办事公道、帮扶到位。”公司济青制梁场经理丁建峰说。
据介绍,中铁一局济青项目部对梁场分部的帮扶,主要体现在现场协调、资金和施工组织等方面。
现场协调,除了进度包保,另一个则是征拆帮助,有哪些事例呢?
2016年2月,由于梁场征地全是庄稼地,而当时地方有关文件尚未下达,一直审批不下来。情急之下,项目部联合其他标段,拉着业主征拆部长跑去找潍坊市国土局,最终要到了政策,为梁场征地扫清了障碍。
资金帮助方面,“去年9月,线下分部已完工需要用钱结算时,正赶上梁场处于大干起步阶段,而业主对咱们的计价不及时,项目部当时咬紧牙关、优先拨款给了我们制梁场。”公司济青制梁场经理丁建峰介绍。
施工组织方面,项目部对制梁场可谓煞费苦心,除了月度生产会上帮助解决难题,更有劳动竞赛考核去激发员工斗志。“去年9月,项目部就单独为梁场开展了‘大干30天,确保9.30’劳动竞赛,今年3月又开展了‘双保一创建’(双保,即保制梁、保架梁)大干90天劳动竞赛活动。”公司济青制梁场书记赵彦平讲道。
“托管项目组织生产管理,要一碗水端平,因为大家都代表着中铁一局,都是‘一家人’。” 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梁战喜如是说。
破冰:“感情留人”显奇效
“回顾去年,制约我们梁场进度的主要矛盾是钢筋工缺乏。由于前面几个月的欠产,而关门工期逼近,导致后面的制梁压力骤增。”
“去年第一次大干契机已经错过。必须要把握今年节后第二个时机,尽早掀起大干高潮。”
“那就鼓励大家在工地过年,尽量不停工。”
“年前一定要把熟练的钢筋工掌握在我们手中。”
“发动关系,争取请来更多的钢筋工。”
“2017一起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年元月,公司济青制梁场召开班子研讨会,6名班子成员齐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剖析问题的同时,积极商讨对策,自我鼓劲加油。
年关将近,如何留住劳务工呢?
“从细节做起,加强人文关怀!”从政工专业出身的经理丁建峰用上了“感情留人”这一招。
首先,注重冬季施工的防寒保暖。天气变冷了,制梁场不惜增加投入,不但给劳务工送去了棉衣、棉裤、帽子等,生产上还配备了两台环保型生物质燃烧锅炉,满足生产需求。
其次,做好送温暖送慰问后勤活动。要过节了,制梁场买来鸡鱼肉、啤酒、饮料等,送到了劳务工手中。
再次,实施春节保勤奖励,凡是过年没回家、坚守岗位的,每人进行现金奖励兑现。
最后,是如何应对那些必须回家的劳务工呢?制梁场可谓体贴入微,不但按时发放了工资,而且还直接为劳务工采办了当地特产,作为春节慰问品,租用了大巴车,一一送回老家,并约定时间统一送回工地。
如此人文关怀,深入骨髓、恰到好处!
“又是给我们雇大巴,又是买慰问品,这样的领导真好,我们都愿意来这里干活。”来自四川南充的钢筋工蒲小林,在外面打工近20年了,去年来到济青工地,一说到公司制梁场就赞不绝口。
有趣的是,蒲小林是元月24日(去年腊月二十七)回到家,等到元月31日(正月初四)返回时,他又带来了自己的11名亲戚,加入到钢筋绑扎队伍中来。
此外,在公司和个人的发动下,一批劳动力资源涌入到济青,直到2017年2月中旬,制梁场遭遇的钢筋工“用工荒”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保勤措施得力,2017年春节期间两个制梁场基本没有停工,共预制90孔箱梁,在全线在建梁场中生产数量最多,也为下一步施工大干积蓄了力量。
发力:管理引来“加速度”
当时间转到2017年2月,整个制梁场的生产形势已变得异常严峻。
随着钢筋工问题的逐步解决,如何提高工效成为丁建峰团队思考的关键课题。
按照业主要求,2017年4月30日高密西制梁场564孔箱梁必须完成,5月10日昌邑制梁场667孔箱梁全部完工。
“施工组织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拿高密西制梁场来说,到2月15日,钢筋工陆续上齐,再培训、交底、磨合到正常施工,对照关门工期,我们每天至少得预制2.75孔梁,而能配置的生产能力仅每天2孔。”制梁场生产副经理坑进勉讲述。
“一直以来我们公司都是为别人撑面子,从没有掉过链子!”丁建峰再次召集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开会。
“不能按原有的2孔模式走下去了。自3月份起,两个梁场,必须每天每个梁场预制3孔梁,少一孔都不行!”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大家咬紧了牙关。
梁场是一项固有的流水作业,涉及钢筋绑扎、模型拼装、浇筑混凝土、张拉、压浆等工序。
“那就向管理要效能!” 梁场全体人员卯足了干劲。
他们在经理丁建峰的带领下调整思路,利用统筹的方法做好生产组织的预控管理。其做法是:倒排节点时间,将每天的工序作业时间细分到分钟,同时加强督促和引导,确保下一道工序提前介入,实现工序零衔接;技术人员全过程监控,作业完成,保证施工合格,直接进入下个环节,做到了边干边验收。
大干时,如何保证机械设备不出故障?他们坚持人休机不休,人员三班倒,提高机修人员素质,甚至外聘了一些专业维修人员。他们坚持超前思考,根据维修保养记录,对单机统计分析,哪些地方故障较多,哪些配件容易损坏,就重点保养、提前采购维修配件。以前是定期巡检,现在改为了每天巡检。
坚持领导带班、工序包保。制梁场共有6名班子,每个梁场3人,对特别影响进度的钢筋、模型、混凝土三个工序进行包保。任何工序出现问题,班子立即协调解决。
采用新技术手段加强监控。两个制梁场各建立了一个微信工作群:在里面,每完成一道工序,安全员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就拍照发文,汇报进展情况,以便领导班子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纠偏。
物资保证及时到位。他们将原先的“月计划、月盘点”,改为“日盘点、勤计划”,与物资站和供货商加强沟通,切实保障生产物资充足。试验人员昼夜及时试验,确保进场材料合格。
坚持每天工作小结。下午5点正式开会,在梁场生产副经理的主持下,部门负责人、劳务队负责人、班组长,聚在一起,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直言问题、全力解决,并做好次日的工作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对作业人员坚持考核兑现,是制梁场挖潜增效的一把“神器”。
例如,今年2月10日起,公司济青制梁场下发了《关于钢筋绑扎奖罚劳动竞赛的通知》,以10天为1个考核周期,每超额绑扎1孔,就给予班组奖励兑现,同时带班的班组长也奖励兑现。
如此考核,极大地激发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其效果在昌邑制梁场最为显著。
“在3月1日至20日的考核周期内,我们5支队伍全部超额完成了钢筋绑扎任务,其中有2支队伍超额完成3孔,队伍奖励都一一兑现”负责包保昌邑制梁场的安全总监王海斌说到这,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考核,宛如一只无形的铁手,强力疏通了管道,助推制梁各工序作业畅通无阻,一顺百顺。
他们的制梁日进度抢上来了!
2孔,2.1孔,2.2孔,2.5孔,2.8孔,3孔,3孔,3孔……从2月中旬开始,无论是高密西,还是昌邑制梁场,制梁进度逐日攀升,进入3月份,每天各以3孔箱梁的完成量持续推进……
告捷:持续高产创纪录
“3月份,我们小胜一场,两个制梁场分别完成制梁93孔,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在公司近年来,创造了同等配置下单月制梁新记录。”丁建峰自豪地讲述。
为此,4月1日,中铁一局济青高铁项目部向制梁场后方发去了贺信。
更为难得的是,“制梁进度不仅上去了,而且梁的质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济青高铁9标项目总监孙建平告诉记者。
“梁体的外观质量也带给人震撼效果,眼观舒服、手摸光滑,具有镜面效果。”中铁一局济青项目部总工王晓勇表示。
4月13日,济青高铁公司分管安全质量工作的副总经理周宪东对全线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在看到物贸公司预制的箱梁后频频点头夸赞:“你们箱梁的整体质量是比较好的,在全线11个标段中挺不错!”
很快,4月份的制梁施工更像一场组织有序的“歼灭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蔓延……
4月23日,高密西制梁场完成564孔箱梁预制,比业主下达的节点工期提前了一周。
4月27日,昌邑制梁场完成667孔箱梁预制,提前13天完成业主的节点目标……
“济青制梁场完工后,你们有何打算?”记者问。
“梁场似战场。我们继续做好收尾事宜,确保取得良好效益,同时开展后评价工作,总结这里的得与失,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下一个项目的战斗积攒力量。”丁建峰自信地说。
.jpg)
劳务工们正在绑扎钢筋
.jpg)
浇筑混凝土
.jpg)
抹面
.jpg)
管理人员现场盯控
.jpg)
夜间张拉作业
.jpg)
抬钢筋
.jpg)
钢筋加工
.jpg)
焊花
.jpg)
切割钢筋
.jpg)
材料员现场查询
.jpg)
每天工作例会
.jpg)
夕阳下管理人员巡查梁场
.jpg)
高密西梁场俯瞰
.jpg)
远看昌邑梁场
.jpg)
梁场管理人员与劳务人员庆贺圆满完成制梁任务
.jpg)
中铁一局济青高铁9标箱梁预制任务完成竣工仪式


